小心“票圈陷阱” 暑假追演防坑指南
暑期已至
一场场演唱会接续到来
热度持续飙升
热门演唱会的门票
往往一开场就被抢购一空
部分歌迷抢票失败
在网上购买门票时
却遇上了骗子事先准备好的花式套路
真实案例
7月6日
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接到报警
市民周先生因购买演唱会门票
被骗48万余元
当天
周先生打算在二手交易平台上
购买某巨星演唱会门票
周先生联系到了一位卖家
对方称有平台预留票
只能通过“正规购票平台”出票
需添加客服QQ详谈
周先生信以为真
觉得全程操作都在“官方平台”
便没有丝毫怀疑
按照对方发送的“大麦网”链接进行购票
支付完成后
系统却显示出票失败
周先生咨询“客服”
对方称其账户异常
资金已被银监会冻结
需配合排查账户
周先生担心账户被“银监会”冻结
可能涉及法律风险
又急于挽回损失
便按照“客服”要求下载“全时通”App
与对方进行语音通话
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
将名下银行卡内的钱款
以及在多个借贷平台的贷款
转到指定账户
陆续转账484960元
随后
客服又发送了“Card-1.0”App
让其打开手机NFC功能刷信用卡
周先生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赶忙报警
小心“票圈陷阱”
暑假追演防坑指南!
1、代抢票——信息“裸奔”风险大
代抢服务,即消费者将个人身份证号、姓名等敏感身份信息,连同演出原票价及代抢服务费用一并支付给相关商家,委托商家在演出不同开票时段代为抢购门票。若抢票成功,商家会向消费者提供电子门票及对应的座位信息。

与此同时,代抢服务暗藏诸多风险:一是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高,隐私安全难以保障;二是部分代抢者用技术手段干扰抢票流程,易引发系统故障,导致已购门票被强制退票;三是不乏个别不良商家,在收完票款及服务费后直接失联跑路,让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且门票无着落。
2、内部票——环环相扣的骗局
面对强实名的场馆,有些诈骗分子便会宣称自己有官方“录入票”或者“内部溢价票”,称自己是场馆工作人员,有内部购票渠道,支付成功后可以在官方平台出票,诱导他人下单。实际上,这都是诈骗手段,是诈骗分子精心编织的障眼法。

在此类骗局中,诈骗分子常常冒充官方票务人员,以官方平台申请为幌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邀请函链接上购票,随后制造出票错误假象,让受害人在屏幕共享下进行“退款”操作,借此窥探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或是借口需要转移资金到第三方才能接触冻结,进而实施诈骗。


3、带入票——强行闯入不可取
带入票,即黄牛通过多种违规手段协助购票者进入演出场馆。购票者进场后,需自行寻找座位,可能涉及躲避安保人员巡查、伺机蹭占他人座位或找寻空余座位等行为。

强行闯入属于违法行为,不但会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也可能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受伤。
警方提醒
1、拒绝代抢,守护隐私
切勿将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及票款交给代抢商家。
2、警惕录入,勿信话术
对于黄牛声称的“录入票”“内部票”服务,要保持高度警惕,不扫描不明二维码,不点击不明链接。
3、远离带入,规避风险
坚决不购买黄牛的“带入票”服务。